加拿大健康促進會 : 資源

心臟健康   糖尿病   腎臟健康   眼部護理   營養和鍛煉   傳染病   牙齒健康   精神健康   其他   

 糖尿病 - 詳細

淺談二型糖尿病

家庭醫學專科楊光醫生
2009年四月

糖尿病,古代稱為消渴症;早在2000多年前,中國的醫學家們對防治糖尿病已累積了不少寶貴的經驗。可是直到今天,糖尿病仍是一種無法根治的疾病,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,經濟水準的提高,糖尿病有愈來愈普遍,患者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。因此,我們更要對糖尿病加深認識,才可以更有效預防糖尿病,或對糖尿病的病情加以控制。

糖尿病大約可分為三大類:一型糖尿病、二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。其中二型糖尿病是最普遍的,佔糖尿病個案90%以上,因此我們將集中討論二型糖尿病。

二型糖尿病的成因:
人身體內的胰臟專門負責分泌胰島素,當人進食後,食物經消化分解成糖分,借著胰島素的幫助,將這些糖分轉化成能量,這些能量就是我們身體的燃料,維持我們的體溫,並提供我們活動時所需的精力、能量。

可是有些人由於某種原因(例如高齡),胰臟慢慢退化,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,或由於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抗拒,未能將血液中的糖分轉化成能量,導致血液內的糖分(血糖)含量太高,引起糖尿病症狀,日久更會引起併發症,這一種糖尿病就稱為“二型糖尿病”。

二型糖尿病的潛伏因素:
二型糖尿病患者占所有各類型糖尿病患者人口90%以上,根據很多醫學研究,發現具有以下特點的人較易患上糖尿病:
  • 40歲或以上人士
  • 家族(血親)中有人患上糖尿病
  • 超重(尤其當超重集中於腰圍)
  • 缺乏運動
  • 亞洲人、拉丁美洲人、印第安人、非洲人
  • 血液中膽固醇或其他脂肪過高
  • 曾產下巨嬰(9磅或以上),或患過妊娠型糖尿病(懷孕期間的糖尿病)
  • 高血壓
  • 心臟病
  • 葡萄糖耐量異常(IGT),或空腹血糖異常(IFG)
  • 精神分裂症
  • 婦女多發性卵巢纖維囊腫
  • 黑色棘皮症
具有潛伏因素的人,不代表一定會染上糖尿病,但染病的風險較高,應接受檢查看看是否患上糖尿病。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士,應每三年檢驗一次,若再加上上列的一項或多項情況,應盡快或經常測試是否患有糖尿病。

二型糖尿病可以預防嗎?
二型糖尿病的誘發因素,有些是不可以改變的,例如年齡、種族、家族遺傳、曾產下巨嬰、患過妊娠糖尿病、患上多發性卵巢纖維囊腫、黑色棘皮症、精神分裂症等,這些都是不能改變的。但也有部分誘發因素是可以改變的,例如超重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缺乏運動等,這些都可以透過健康的飲食習慣,適當的運動和保持心情開朗來加 以改善。根據研究所得,嚴格的飲食控制,加上運動令體重減輕少許,可以有效減少糖尿病發病率高達58%。

糖尿病的病癥:
中國人以"三多一少"作為糖尿病的典型病癥,所謂三多一少就是:
  • 異常口渴故喝水多
  • 常感飢餓故吃得多
  • 小便頻密(尿多)
  • 體重突然減輕
此外,糖尿病的一般症狀還包括極度疲勞或缺乏精力,傷口難以痊癒,經常或重覆受到感染,手腳有針刺或麻痺的感覺,或者視力模糊,陽痿等。需要注意的一點,大約有一半二型糖尿病患者在被診斷以前,是完全沒有感到任何異樣的,所以即使沒有任何病癥,但有兩項或以上的潛伏因素,就應接受檢查,以免耽誤病情。

/resource_pic/DM-6.jpg

糖尿病的診斷方法:
現時醫學界診斷糖尿病,都是透過化驗所進行的血液測試來作為判斷,加拿大採用的血糖計算單位是 mmol/L,檢驗的方法有三種:

空腹血糖量:  檢查血糖前八小時開始停止進食,除了水以外,不喝任何飲料,血糖度數在7.0 mmo1/L或以上顯示患有糖尿病。

隨機〔或任何時間〕血糖含量: 任何時間均可做該項血糖測試,如血糖在11.1 mmo1/L或以上,加上一項症狀,則顯示患有糖尿病。

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:  患者會喝一種特製的甜飲,若在兩小時以後血糖昇至11.1mmo1/L或以上,則顯示患有糖尿病。

除非有十分明顯的症狀,否則這些測試都要在另外一天多做一次以茲確定。此外,若測試的結果顯示並未患有糖尿病,但卻有空腹血糖異常IFG(空腹血糖在6.1-6.9 mmo1/L之間),或糖耐量異常IGT(餐後2小時血糖含量在7.8-11.0 mmo1/L之間),也都可能是發展至糖尿病前奏的危險階段,這又稱為“前期糖尿病” ,是一種血糖高於正常、但仍未高至被稱為糖尿病的狀況。不可掉以輕心。

若診斷出患有前期糖尿病或糖尿病,應該開始透過生活方式的改變來控制病情,亦可能需輔以藥物。醫院、社區組織的糖尿病訊息教育課程可以幫助患者加深對糖尿病的認識,更有效與醫護人員配合 來控制糖尿病,故應盡量撥出時間來參加。

糖尿病的飲食控制:
"民以食為天",中國人飲食文化的豐富是世界有名的。當醫學還未有今天的進步時,糖尿病患者可以進食的種類和份量都非常少,但在今天只要按著糖尿病的健康飲食原則,患者仍可享受多種不同的美食。糖尿病的健康飲食原則,就是要營養均衡,不偏食,進食時要定時定量,每天不少於三餐,以適量糖分、蛋白、低脂、高纖維為主,患者如需注射胰島素,則應在主食之間加上小食。

我們日常的食物可分為六大類:

穀物及澱粉類:  這是我們的主要糧食,如米飯、麵條、麵包等,這些食物進入身體後,經過消化作用轉化成糖,供給身體能量所需。有些人以為一旦患上糖尿病, 就完全不能吃、或只可吃極少量的澱粉類食物,這是不正確的。我們所需要的能量與我們的年齡、體型、活動強度等都有極大的關係,所以每天應攝取適量的澱粉質。盡量選擇高纖維、低升糖指數的澱粉類食物,例如: 糙米、粗麥製品等,可減少血糖驟升驟降的情況,對控制血糖更有好處。

瓜菜類:  瓜菜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纖維,令人容易有飽足感,但含糖量低,很適合糖尿病患者,特別當某些患者因減少了澱粉類食物,常感飢腸轆轆,最宜以瓜菜類食物作為補充。瓜菜類食物包括各類綠葉蔬菜、不甜的瓜類等。

水果類:  各類水果和根莖類蔬菜(如紅蘿蔔、甜菜等)均含有豐富纖維及維生素,但糖分亦較高,故宜適量食用。對糖尿病患者來說,食用整個水果比喝果汁更為適合。

奶類及代替品:  該類食物含較高糖分,但營養豐富,特別是提供人體骨骼所需的鈣質,故宜適量進食。有些人進食奶類食品後會引起腹瀉,如此類情況則可選用去除乳糖酵素(Lactose free)的奶類製品,或以加鈣豆漿代替。

肉類及代替品:  這類食品幾乎不含糖份,故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。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 包括:雞蛋、魚類、肉類,以選擇低脂肪者為佳,茹素者可選擇豆類製品,如豆腐、豆乾、腐竹等。

脂肪、含糖和含酒精類:  此類食品以少用為宜。煮食時用少許植物油,避免動物脂肪、轉化脂肪 (Trans fat)。 如患者非常喜愛甜食,可考慮採用代糖,市面上容易買到的代糖如Splenda®、Sweet–N–Low®、Ultra-Sweet®等,對糖尿病患者是安全的。如喜愛杯中物,應向醫生請教安全用量。

此外,抽煙對糖尿病患者極不適宜,應考慮戒掉。

糖尿病的運動療法:
運動的好處很多,可以促進個人健康、鬆弛神經、穩定情緒、促進血液循環,強健體魄,到了晚年時具有更強的獨立生活能力;對糖尿病患者來說 ,可以幫助控制糖尿病、降低血糖、增強藥物的功效、減肥、降低膽固醇 及血脂肪,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。

有些人對運動有一誤解,以為愈劇烈的運動對人愈有益處,其實不然,對糖尿病患者最有益的運動應該是強度小、節奏慢、運動後心臟跳動稍微加快、呼吸平緩的一種運動。

運動時心跳應有多快? 運動時如心跳達到較安全的最高心跳率,就可以得到運動的最大裨益。以下是最高心跳率的一些例子。

年齡最高心跳率(次數/分鐘)
8595
8098
75102
70105
65109
60112
55116
50119
45123
40126


進行運動時切莫操之過急,應按照個人的體能和習慣,循序漸進,慢慢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,並可時常繼續保持進行的運動。二型糖尿病患者每星期應合共做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,例如輕快散步、游泳、騎腳踏車或跳舞,分開在三個不相連的日子運動。如有可能的話,可將運動時間慢慢增至四小時或以上。此外每星期應做阻力運動 (如不太吃力的舉重)三次。

現代人生活繁忙,總覺得難以另外抽出時間來做運動,可嘗試將運動納入日常生活內,如以步行或騎腳踏車代替短程駕車,爬樓梯代替乘坐電梯,經常跟小孩子玩要,這些都對身體有益處。

運動注意事項: 假如患者年齡較大,而且長期沒有運動,在開始進行運動計劃時,應與醫護小組商討應注意的事項。

此外亦應注意:
  • 向醫護小組查詢如何使用血糖測量儀,何時測試血糖,如何調整胰島素及食物來預防低血糖。
  • 隨身帶備血糖測量儀,如你需注射胰島素或服用糖尿病口服藥物,應在運動前、運動中及運動後測試血糖。
  • 若在運動中感到任何症狀,應立即停止並測試血糖。若感到痛楚或疲倦,應停止運動。
  • 隨身攜帶一些糖類,並帶備一些額外的食物。
  • 穿著舒適的鞋襪。
  • 戴著識別糖尿病患者的項鍊或手鍊(MedicAlert®)。
保持心情開朗:
心情開朗有助於血糖的控制,並可提升整體身體健康。運動、吃有益而美味的食物、聽音樂、參加團體活動等均有助保持心情開朗。如患者因病情感到抑鬱和焦慮,應與醫生或醫護人員討論,亦可參與區內的支援小組,與其他患者分享心得及交流經驗。此外,家人的支援亦相當重要,患者家人若加深對糖尿病的瞭解和認識,就更能知道患者的需要,給予鼓勵和關懷,這些對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。

專業醫護人員與社區資源:
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的慢性疾病,患者除需要靠自己努力,積極控制外,亦需定期諮詢專業醫護人員及運用社區資源。

糖尿病的醫護小組包括家庭醫生、糖尿病護士、營養師,亦可能包括藥劑師、社會工作者、心理學家、精神科醫生、足部護理專家、內分泌或糖尿病專科醫生、眼科醫生等。

在您居住地區的醫院及社區組織亦可獲取糖尿病資料。

加拿大健康促進會是註冊非牟利團體,藉著教育、支援及倡導,提升加拿大全體國民的身心健康。